保護知識產權,對助力創(chuàng)新、助力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有著重要作用。
2022年以來,我國針對關系人民群眾健康和財產安全的重點商品、侵權假冒多發(fā)的重點領域,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假冒專利等違法行為,有力保護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月26日是第23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借此契機,我們用一個個鮮活的知識產權保護案例(數據),呈現知識產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探索、新成果。
《法治周末》記者 仇飛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涉互聯網的新興知識產權糾紛也越來越多。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之際,國內三家互聯網法院紛紛曬出涉互聯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新成果。
北京互聯網法院:
加強數字教育領域著作權保護
北京互聯網法院作為集中管轄北京市轄區(qū)內涉網著作權糾紛的法院,受理北京市轄區(qū)內的數字教育著作權案件。
“自2018年9月9日至2022年12月31日,我院共受理數字教育著作權糾紛案件2733件。起訴主體主要為出版社、教培機構、教師等,訴訟案件具有類型化、批量化現象。”近日,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召開的《數字教育著作權案件審判情況白皮書》新聞發(fā)布會上,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趙瑞罡介紹說,數字教育發(fā)展進程提速,而相關主體的法律意識尚待提升,有些規(guī)則尚不清晰。
面對數字教育帶來的問題、挑戰(zhàn),北京互聯網法院探索新的裁判思路:第一,明晰數字教育產品的客體屬性,鼓勵知識生產;第二,明確數字教育產品的著作權歸屬,嚴格依法保護著作權人權益;第三,準確界定數字教育著作權侵權行為,確定責任主體;第四,明確數字教育合理使用的邊界,平衡各主體利益;第五,準確認定損害賠償數額,充分彌補權利人損失。
以數字教育合理使用的邊界為例,未經授權使用他人教育產品,既可能是侵權使用、也可能是合理使用。在個案中如何準確區(qū)分兩種行為呢?
在朱某訴某教育公司著作權案中,原告朱某發(fā)現被告未經許可在其開發(fā)的App上的網絡課程教學中使用了原告1幅美術作品。原告認為被告行為侵犯了原告享有的署名權、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則辯稱,涉案圖片使用在課堂教學中屬于合理使用,不應承擔責任。
北京互聯網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美術作品被使用在網絡課程中,購買該網絡課程的廣大不特定學員均可以通過重播方式獲得涉案作品,就使用范圍而言,已經超出了“學校課堂教學”的范疇;就使用對象而言,網絡課堂中受眾是不特定的多數人,使用對象也超出了“教學或者科研人員”的范疇。此外,涉案美術作品在使用過程中未予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綜上,可以認定被訴侵權行為不屬于合理使用行為。
“超出合理使用限定人員、范圍的使用行為屬于侵權行為。此外,非合理使用目的的使用行為不屬于合理使用行為;超出‘引用’必要限度的使用行為不屬于合理使用行為?!壁w瑞罡進一步總結說,北京互聯網法院將立足法院審判職能,加強在教育產品作品類型認定、權利歸屬、侵權認定、賠償責任等方面裁判規(guī)則的樹立,提升審判質效,為妥善化解糾紛、規(guī)范數字教育行業(yè)發(fā)展提供指引。
杭州互聯網法院:
發(fā)揮規(guī)則指引作用 促進網絡經濟健康規(guī)范發(fā)展
在近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發(fā)布的2022年度浙江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中,杭州互聯網法院有兩案入選。
其中一案為涉QQ搶紅包軟件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浙江高院在此案的入選理由中寫到:被告研發(fā)的自動搶紅包軟件寄生于騰訊QQ的搶紅包服務,能夠實現替用戶自動搶紅包的作弊功能,是一種新類型的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法院通過分析此類寄生型軟件的不正當性,明晰了自由競爭的合法性邊界,對樹立市場和社會誠信觀念、促進網絡經濟健康規(guī)范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對于虛擬數字人等正處于產業(yè)風口的新業(yè)態(tài),知識產權布局和商業(yè)價值保護需求成為此類新興業(yè)態(tài)飛速發(fā)展過程中的聚焦點。
近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就首例涉“虛擬數字人”侵權案作出一審判決。
魔琺公司綜合應用AI表演動畫技術、超寫實角色智能建模與綁定技術、智能動畫與語音合成技術以及智能交互技術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超寫實虛擬數字人Ada。2022年7月,杭州某網絡公司通過抖音賬號發(fā)布魔琺公司發(fā)布的Ada相關視頻內容,并在片頭片尾替換有關標識,且在整體視頻中添加虛擬數字人課程的營銷信息。
魔琺公司認為,杭州某網絡公司的行為侵害其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并構成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訴至法院。
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認為,虛擬數字人不享有著作權和鄰接權,魔琺公司打造的虛擬數字人Ada的表現形式借鑒了真人的體格形態(tài),同時又通過虛擬美化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線條、色彩和具體形象設計的獨特的美學選擇和判斷,構成美術作品。使用Ada形象的相關視頻分別構成視聽作品和錄像制品。魔琺公司享有上述作品的財產性權利及錄像制作者權,杭州某網絡公司發(fā)布的視頻構成對美術作品、錄像制作者及表演者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害,其引流營銷行為直接損害魔琺公司的商業(yè)利益,構成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的行為規(guī)范不能脫離該領域的商業(yè)道德而存在,司法裁判應當發(fā)揮規(guī)則指引作用,培育誠信、公平的網絡倫理?!焙贾莼ヂ摼W法院一位法官說。
廣州互聯網法院:
“ZHI系統(tǒng)”高效化解知識產權糾紛
打開“ZHI系統(tǒng)”,上傳兩款App圖標,點擊“證據比對計算”,系統(tǒng)計算得出兩款圖標相似度高達92%。
幾分鐘時間,廣州互聯網法院法官就厘清了庭審爭議焦點“App圖標是否相似”的問題:雙方當事人根據起訴時填寫好的要素,從權利客體、權屬作品到權屬證據、侵權事實,幾個一級分類囊括了作品類型、作品性質、獨創(chuàng)性體現等60余項要素,像一幅大型“思維導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將案涉圖標權屬信息展示出來。
像這樣法官運用“ZHI系統(tǒng)”高效化解糾紛的場景,每天都會在廣州互聯網法院發(fā)生。
“ZHI系統(tǒng)”是廣州互聯網法院為知產案件“量身”研發(fā)的“知識圖譜+人工智能”的全要素審判系統(tǒng),系統(tǒng)內嵌了由一線法官團隊整編形成的1500余項著作權糾紛審理要素。目前,“ZHI系統(tǒng)”已經獲得案件審理系統(tǒng)發(fā)明專利,目前已作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文書生成、證據比對兩項功能獲外觀設計專利,可以輕松實現鏈上存證一鍵調取、侵權作品智能比對,還有系統(tǒng)自動學習、繁簡智能分流、文書智能生成等功能,為法官審理知產案件提供極大方便。
以“ZHI系統(tǒng)”審理的示范庭審蔡某豪訴某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侵害作品網絡傳播權糾紛一案為例,包括休庭評議的10分鐘,全程僅35分鐘就完成侵權事實的認定、爭議焦點的歸納和案件的當庭宣判。
“交互式審理模式通過文字表述,能克服傳統(tǒng)庭審中方言口音、表達能力差異等帶來的困擾,能更加簡潔、準確地展示當事人的真實意思,使法官能更有針對性地歸納雙方的爭議焦點。”報業(yè)公司訴某樂居公司的400件系列案中,某報業(yè)公司工作人員說。
據廣州互聯網法院統(tǒng)計,“ZHI系統(tǒng)”上線以來,審理知產案件超9萬件,案件庭審壓縮至32分鐘,平均審理期限同比下降22.3%。目前,有多家法院也已將“ZHI系統(tǒng)”推廣應用于商標、實用新型、外觀專利糾紛案件審理中。